杜甫五律《李监宅》读记
杜甫五律《李监宅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开元年间。唐时称“监”的有通知监、殿中监等,为从三品高官。李监:名省略。诗称“天孙”,则李监或出自李氏皇族。
李监宅(杜甫)
尚觉天孙贵,豪家意颇浓。屏开金孔雀,褥隐绣芙蓉。
且食双鱼好意思,谁看异味重?门阑多喜色,半子近乘龙。
天孙:王者后代;泛指贵族子弟。《招隐士》(汉-淮南小山):“天孙游兮不归,春草生兮萋萋。”《山居秋暝》(唐-王维):“疲塌春芳歇,天孙自可留。”
豪家:朱门。《渭城少年行》(唐-崔颢):“贵里豪家白马骄,五陵幼年不相饶。”
金孔雀:典“孔雀屏开”。《旧唐书-高祖太穆皇后窦氏》:高祖皇后窦氏的父亲,隋定州总管窦毅:“乃于门屏画二孔雀,诸令郎有求婚者,辄与两箭射之,潜约中目者许之。前后数十辈莫能中。高祖后至,两发各中一目。毅大悦。遂归于我帝。”
隐芙蓉:典“隐芙蓉”。《子夜歌》(魏晋):“雾露隐芙蓉,见莲不分明。”(谐音双关。“芙蓉”谐“夫容”,“莲”谐“怜”。字面意“雾气遮蔽着荷花,辛勤不分明。”双关意:“雾气使你面庞隐隐隐晦,不澄清你到底爱不爱我。”)此处双关意或为“隐妇容”。
双鱼:两鱼。《秋兰篇》(晋-傅玄):“秋兰映玉池,池水清且芳。芙蓉随风发,中有双鸳鸯。双鱼自奋勇,两鸟时回翔。君其历九秋,与妾同穿着。”(“秋兰”指“妾”,“玉池”指“君”。“鸳鸯”、“双鱼”、“两鸟”表成双。)《秋胡行》(魏-曹丕):“常常绿池,中有浮萍。寄身流波,随风靡倾。芙蓉含芳,菡萏垂荣。朝采其实,夕佩其英。采之遗谁,所想在庭。双鱼比目,鸳鸯交颈。有好意思一东说念主,婉如清扬。知音识曲,善为乐方。”(曹丕此诗写爱情。要点是“双鱼比目,鸳鸯交颈。”)
异味:异常的好吃。《左传》宣公四年:“必尝异味。”《后汉书-光武帝纪下》:“往年已敕郡国,异味不得有所献御,今犹未止。”
门阑:门栏;借指家门。《后汉书-明帝纪》:“劳赐县掾史及门阑走卒。”《与魏居士书》(唐-王维):“长林丰草,岂与官署门阑有异乎?”
乘龙:佳婿。典“乘龙骑凤”。《太平广记》卷4忠良四:“萧史……遂教弄玉作凤鸣,居十数年,吹箫似凤声,凤凰来止其屋。公为作凤台,佳耦止其上,不饮不食,不下数年,一朝,弄玉乘凤,萧史乘龙,圆寂而去。”《入门记》(唐-徐坚)“黄尚为司徒,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温女,时东说念主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,言得婿如龙也。”《崔尚书挽词》(唐-张说):“庭中男握雁,门外女乘龙。”
疏漏:一经让东说念主感到王家子孙尊贵,朱门风格颇浓。屏风上画一双金孔雀,被褥上隐隐绣着灿艳的芙蓉。(屏风上有“金孔雀”,褥席上有“绣芙蓉”。很豪华。暗指招婿。)只顾得品味双鱼之好意思,谁顾得上好吃多种。(双关。各人热心“双鱼比目,鸳鸯交颈”,谁还热心其它好吃?)李监家门喜气盈盈,行将得回乘龙佳婿。
诗意串述:李监宅举办豪华饮宴。饮宴邀请了几位颇有才华的年青东说念主(包括小有诗名的杜甫)。好像主东说念主仅仅心爱与后生才俊约会,但不摈斥有招婿意味。杜甫感到毕竟是天孙之家,事事豪奢。杜甫没写高楼深院,而是写屏风上的金孔雀,席簟上的绣芙蓉。既写了豪家风格,也暗点主家招婿之意。酒席当然有八珍玉食,但各人并没关注。各人关注双鱼之好意思。吃双鱼,说双鱼。诚然也还会波及“鸳鸯”之类成双成对的话题。杜甫嗅觉主东说念主或主东说念主的家东说念主齐喜气洋洋,看来乘龙半子已有脉络。此诗似非写“李监宅”,而是写“李监宅招婿宴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作事,悉数试验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试验,请点击举报。